admin 发表于 2019-1-26 16:53:06

林彪和毛泽东的军事总结

关于打仗,林彪有一句名言:思考、判断、定决心、下命令。说白了就是谋定而后动,所以他战前往往做足功夫,而且不厌其烦地关注细节。

据说林彪有个小本子,记满了每次战斗的缴获、歼敌数量和损失等情况。当别人打完一天仗都累得要死的时候,他却经常一个人对着这些枯燥的记录做分析,并研究战术。战争结束后,他会要求6小时出简报,24小时内出详报,逼着下面的人搜集材料,他则反复研究,进行复盘。

辽沈战役的时候,他就是根据某个不起眼的战斗缴获报告,准确判断出了敌指挥部所在地。平型关大捷后,他甚至亲自写了一篇《平型关战斗总结》。比如“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夜袭是战胜日寇的重要作战手段”“为了避免他们的炮兵和飞机,战斗开始后要迅速接近敌人,使敌人的炮不好放,”等等。

除了记数据,林彪还特别喜欢记地图,硬生生记住了许多作战地图,有时候就凭着脑子里记的地图来作军事部署。

除林彪之外,毛泽东也很喜欢做总结。

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接见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和夫人时,突然问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一脸懵逼,正要弱弱地问一句:“靠手?”毛泽东却意味深长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毛泽东盯着程思远说:“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吸取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继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时,总是抓正反两个方面。他在1928年11月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既讲到了湘赣边界割据的成功经验,又讲到4月和8月两次失败的教训;在1936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也是既总结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又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教训;遵义会议时,又亲笔题注了《中央关於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打头第一句就是:“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博古同志的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他多次指出,“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

遵义会议后土城打了败仗,毛泽东又总结出三条教训:一是敌情没有摸准,二是轻敌,三是分散了兵力。直到1960年,还亲笔写了一篇《十年总结》。

1956年9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我的那些文章,不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因为没有经验。所以,那些失败,那些挫折,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育;没有那些挫折,我们是不会被教育过来的。”

会议对共产党很重要,如洛川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八大,乃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等,每一次开会都是对过去的总结梳理,都是对未来的思考谋划,也都是一次新的起点。

反观国民党:国民党自1894年兴中会创立,1913年正式定名国民党,直到1924年在国共合作背景下召开一大之前,整整三十年时间从未召开过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未制定出一部统一的行动纲领,内部思想涣散,山头林立,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还能做什么。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谈到个人成长时,提到自己的一个方法:回馈分析法。德鲁克说:“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 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所以说,做一次总结,就有一次收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彪和毛泽东的军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