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全网

标题: 《基业长青》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0-3-28 17:34
标题: 《基业长青》读后感
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听过一句话,大概是这个意思:如果你做企业只是为了赚钱,那很有可能做不长久,如果你做企业是为了服务社会,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顺带赚钱,那么你的企业反而可能生存下去。所以,也大概能猜到这本书讲了一些什么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往往能看到太多因为产品质量不好、服务不好而倒闭的企业,比如因三聚氰胺而消失的三鹿奶粉,比如因为虚假宣传而倒闭的各种保健品公司,其中不乏一些当时的龙头企业,那些当年曾在央视上砸下重金的标王企业,其中不少都已没落不见。

古人讲:无尖不商,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因此无“尖”不商。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无奸不商”,意思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所以,不少企业为了赚钱高额利润,出现了各种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出现了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但最后的结局往往是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所以,做事业,要有敬畏之心。

本书开篇就讲述了一个道理,他们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他们渴望建立一个比个人生命更伟大、更持久的组织。这样的组织为利益之外的追求而生存,并能以内生的力量不断自我更新,因而长盛不衰。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首先应该问的不是:“我们应该怎样相应的变化”,而是“我们自身代表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存在。”如果产品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那企业倒闭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比如柯达胶卷,比如MP3、MP4等等。

商业的本质在于交易,而让别人选择和你持续交易的永远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企业要想长久的生存,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可以说大道至简,也可以说是简单的废话,因为要做到这些,需要有足够的人才、以及基础科学的支撑和持续的创新,正如本书所说,审视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时,我们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够做出最好的行动,不是因为详细的战略规划,而是依靠实验、反复尝试、机会主义,或者准确地说,是靠机运而得。也正是依赖人类的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才有了如今的工业时代、信息时代。

只是,道理很简单,做到却很难。就算是本书里面好几家被看作“高瞻远瞩公司”样本的企业,如今也已经衰退甚至消息不见了。比如IBM,宝洁,摩托罗拉,惠普。企业除了自身产品质量原因和被时代淘汰之外,还有被同行淘汰的危险,在一些行业里面,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企业比拼的不仅是价值观比拼,还有人才比拼、供应链比拼、财力资源比拼、中国手机品牌鼎盛时期六千多个品牌,但是,99%的手机品牌都已消失,我想消失的品牌里面不乏有远大规划远大理想的企业,但是在硬实力对比上,他们的研发实力、品质把控实力、供应链实力、营销宣传实力、资金量方面肯定和存活下的企业有差异。

还比如在无人机领域,以美国的科技,研制无人机是小事一桩,造出一些原型机出来肯定只会比大疆好不会比它差。但是,美国却没有知名的无人机品牌,因为如果实现全美国化的生产,那么,从原材料到一个零部件一个零部件的建立生产工厂,都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如果从各国进口全球协作,只把关键环节和重点环节放在美国本土,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如机械故障,零部件不合格等问题,再加上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这导致美国虽然可以生产出高端的高技术产品,但是无法生产出低端而量极其大的消费产品。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劳动密集型领域中,企业会把生产线转移到低成本地区的原因。
事实上,很多有辉煌历史的企业,都是面临竞争而丧失了优势,比如日本家电企业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中国等低成本地区家电企业的崛起,原本的技术优势慢慢消失不见,那么,他的市场份额自然会被一点一点的挤占。






欢迎光临 17安全网 (http://www.17anq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