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全网

标题: 《贞观政要》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5-4-22 08:46
标题: 《贞观政要》读后感
读此书,确实是感慨人和人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为什么会差别那么大?和环境、自己的志向等多方面因素应该都有关系。

李世民出生高贵,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时,良好的家庭背景能够让他接触到天下英杰,人的见识是非常重要的,和牛人接触,能够让自己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同时,隋炀帝杨广是李世民的表叔,身边亲近之人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人很多时候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只有在自己和身边之人受到了重大的教训之后,才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杨广的失败应该也会促使李世民去思考,为什么他的表叔会落的如此下场?因此而产生一些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去思考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是君王失天下的原因往往是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由着自己的性格喜恶,好大喜功,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成功的人往往能从自己和他人身上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李世民能得天下,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没有天下大乱的舞台,他也是无法成为唐太宗的,同时良好的背景让他有了去争天下的本钱,加上自己的好学,以及各种贤才聚集在身边,身边有贤能之士,也能帮助李世民改正自己,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打天下的房谋杜断,以及得天下后的魏征,同时,也离不开李世民自己的虚心接受,他能引导别人去提意见,人家才敢提,他如果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又有几个人敢冒着生命危险去提各种意见?此外,就算是李世民,到后面也有不悦人谏的情况,被魏征劝告后,才反思说人人都有失去自知之明的时候。

真话往往是伤人的,中国人又最喜欢面子,如今我们现代社会,想提一些意见也是难上加难,还常会被冠上负能量等不好的词汇,很多领导喜欢的往往是别人的溜须拍马和歌功颂德,好显示自己的英明神武,但实际上,又有谁能不犯错?没有谁不想成功的,但是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或者看到了也不能改正。

书中还有特别深刻的一段话,玉虽然有美好的本质,但藏在石头里,没有好的工匠去雕刻研磨,那就和瓦块碎石没有区别,如果遇到了好的工匠,就可以成为流传万代的珍宝,我们许多人,其实出生差别并不大,都是一张白纸,但是往往缺在了雕刻上。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地理因素、形势发展等等各方面因素都是雕刻人物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常人虽然无法和李世民相提并论,也没有舞台和背景,不过其背后成败的原理还是有一定相通的。

只不过再英明神武的人也无法对抗制度和环境,强如李世民,也不得不玄武门兵变,也不得不和儿子李承乾兵戎相见,形势比人强。

作者: admin    时间: 4 天前
至于在接班人的培养上,李世民的一些观点也是可以借鉴的。他认为:自古以来,君王能够自我保全的很少,都是由于从小生长在富贵的环境中,骄傲懒惰,贪图个人享受,不了解亲近君子、疏远小人的道理。建国时封的王,经历乱世,知道王国创建的艰难,知道父兄为建立国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所以即使在位也不骄纵,能够礼贤下士,厚遇人才。即使忠心的话听起来刺耳,也能虚心接受。
到了子孙继承王位时,天下太平兴盛,从小深居宫中,备受妇人呵护长大,顾虑不到处于高位的危险,生下来就是享受荣华富贵,哪里还知道百姓的苦乐呢,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宠爱美妾,轻视道德,违背礼法,胡作非为,藐视法令,最后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欢迎光临 17安全网 (http://www.17anq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