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易中天品三国》及《三国演义》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9-1-10 15:19: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多数人对三国的了解来源于《三国演义》,但是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应该都知道《三国演义》只是一本演义小说,里面的情节和史书《三国志》是有一些出入的,那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说描述的那样神机妙算?曹操又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奸贼呢?

易中天教授通过这本书,以曹操为典型,通过史书中记载的一些典故,讲述了他所认为的观点。书中讲到:大凡历史人物,有几种形象,一种是历史上的形象,一种是文学形象,比如《三国演义》等,一种是民间形象,比如红脸关公、黑脸张飞、白脸曹操,同一个人却有好几种形象,所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此言不假,而人们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太多的偏见和误解。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拥刘反曹,而《品三国》则有点帮曹操平反的意思,并且对于人们普遍认知中的一些误解加以介绍纠正,此书作为三国科普书还是很不错的。

《三国演义》这本书严格说来还没看完,第一次看,当看到关羽被杀之后就不想看了,第二次看,则是看到诸葛亮死后就看不下去了,只是后面通过游戏知道了后续的故事,但也仅止步于姜维之死,至于姜维死后剧情如何发展就不是很清楚了。年少时看,是痴迷于武力对比,喜欢看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长坂坡单骑救主等等,武力排行如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至今还能将这些全部背完。由于对三国的喜爱,所以三国题材的游戏也没少玩,如三国志、三国志英杰传等等,当时玩游戏玩到诸葛亮死,整个人都有点唏嘘惆怅。年少时一直奇怪的是,蜀国那么多猛将谋士,卧龙凤雏,五虎上将、为什么却最先亡国,长大后,才慢慢从正史、野史、国力、门阀世族和地缘、派系等角度去看。《三国演义》到了后期总给人感觉不如前期精彩,前半段桃园三结义,刘备虽然屡屡受挫,但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到孔明出山更是如虎添翼,随后夺取荆州,攻占益州,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刘备一跃而成为汉中王,正当以为主角会继续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从此走向人生巅峰时,他娘的作者却突然和我们来一个败走麦城、白帝城托孤。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继续看下去,却又来一个秋风五丈原,坑爹呢这是。但这就是历史,是非成败转头空,前一刻那个人还很辉煌,后一刻搞不好就陨落了。到了后期,我们所熟悉的那些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关羽、张飞、曹操、刘备都已逝世,不免有些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感,虽然历史上这时有姜维、邓艾、钟会、文鸯、陆抗、马隆、罗宪等等,但由于先入为主,以及罗贯中的刻画描写,我们把蜀汉视为正统,可是最后迎来的却是蜀汉的破灭,罗贯中应该也想写个美好的结局,但就算他把诸葛亮写得神机妙算,无所不知,但却还是敌不过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很无奈,这就是历史。

1:东汉末年为什么出现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指拥有军队的军人集团割据一方,以东汉末,唐末,清末最甚。军阀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中央政府允许养兵,之所以允许养兵,是因为中央在面临动乱时无兵或所养之兵不能打仗,所以将权力下放地方,从而导致各地领导人拥有军事,财政大权,导致拥兵自重。二是有足够的地盘和钱养兵。

自秦以来,一直实行郡县制,汉末将刺史改州牧,在郡县的基础上又加一级行政单位,同时控制各地财政,军队。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也就是黄巾起义,为平息叛乱,东汉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和地方士族豪强自行招募军队,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进入军阀混战,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上图为军阀形势图。

2:东汉末年初期军阀形势:
以下为视频版:

3:三国鼎立形势:
曹魏定都洛阳,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国土面积约为291万平方公里。
蜀汉定都成都,主要控制益州(蜀地),势力最为弱小,国土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
孙吴定都建邺,主要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国力居中,国土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上图为三国时期人口密度

魏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国力最强,吴国其次,蜀国最弱。

4:三国曹操势力发展图

5:三国刘备势力发展图


6:曹操的发展策略:
黄巾起义,政府腐败,曹操代理兖州牧,有了根据地,带兵和黄巾军作战,向黄巾军宣布优待俘虏政策和投降后的出路,设奇兵以弱胜强,青州黄巾军向曹操投降,曹操把投降的黄巾军中比较有战斗力的编成队伍,为青州军,收编青州军后,有了战斗队。

196年,实行屯田制,将由于战争原因的无主田亩收归地方政府,一部分交给军士和黄巾降兵耕种,为军屯,一部分招募失地农民耕种,为民屯,耕牛和农具政府提供,同时收取5-6成的地租。当时不少诸侯没有长远打算,饿了就去抢老百姓的,吃饱了就把多余的扔掉,《魏书》中说:“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通过募兵、屯田、挟天子以令诸侯、再用人上,,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的用人方针:发布求贤令,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用人不问出身,甚至是敌营的人,都要设法弄过来为己所用,其五子良将,三人来自敌营。 被陈琳起草缴文“恶毒攻击”,因为爱其才,毫不计较,坦然开释;与张绣“深仇大恨”,一听来归,便握手言和,封官晋爵;以许攸之“贪婪狂妄”,一听来奔,便喜不自禁,赤脚相迎。郭嘉被指责行为不检点,曹操也不闻不问,信任如故。《三国志》评价曹操说:“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统帅要知人善任,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知道他们是哪个方面的人才,知道把他们放在哪个位置上最合适。同时推诚取信、用人不疑,并且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能够虚怀若谷、见贤思齐。曹操对部下建议的态度,大多能听之从之,也有不听的事后,如果事后证明曹操错了,一般会检讨、道歉,感谢部下的建议和提醒,检讨也不一定就是哭丧着脸,多半是笑着说。

曹操能发展,离不开手下的文臣武将,郭嘉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这就是郭嘉评价袁绍缺乏统帅之才,思绪纷繁又不得要领,喜欢谋划又没有决断。

7:三国三大战役之官渡战役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所谓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一次规模宏大的会战,双方的战线连绵几千里,持续将近一年。官渡之战严格来讲是一场战争,官渡战役是官渡之战的主战场,因此而得名。

此时袁绍战胜公孙瓒,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

战前,袁绍派人联系张绣和刘表,准备前后夹击曹操,但都没有成功。张绣在贾诩的鼓动之下,投靠了曹操;至于刘表,先是答应了袁绍,然后又放了袁绍的鸽子。期间刘备趁机复据徐州,但很快便遭到曹操亲自领兵征讨,刘备大败,扔下兄弟和家小,只身投奔了袁绍,关羽则暂时归曹。其后,曹操火速回兵官渡,继续与袁绍所部僵持。

曹操攻打刘备的时候,袁绍的谋士田丰曾劝过袁绍,让他偷袭许昌。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田丰举着拐杖敲击地面说:“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呵!”袁绍听到以后很恼怒,从此就疏远了田丰。当然曹操再东征刘备前也派兵守住了袁绍奇袭官渡许昌的必经之路,而且袁绍根据地在河北,要袭击许昌,要先渡过黄河,还有好几百里路,不是十天八天可以到达的。等到曹操都回兵官渡了,袁绍这才进兵攻打许昌。田丰认为既然失去前面的时机,眼下不宜出兵,就劝阻袁绍说:“曹操已经打败了刘备,许都就不再空虚丁。而且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现在不如长期坚守。将军凭藉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趁敌人空虚轮番出战,用来骚扰黄河南面。敌人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我们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现在不用庙堂上稳操胜券的计策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袁绍不听。田丰极力劝阻,得罪了袁绍,袁绍认为他败坏军心,就将田丰关了起来。于是先发布檄文,大举南下。

在此期间,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沮授,也反复劝诫袁绍,但进言却被袁绍全部拒绝。沮授说的和田丰类似,都是建议袁绍不要和曹操硬碰硬,而是应该“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袁绍兵多粮足,但作战能力不如曹操,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派人不断的去骚扰曹操,使曹操疲于奔命。当然,这样做的话,时间会拖得有点长。按照田丰的估计,打败曹操估计需要三年时间。袁绍则觉得,这时间太长了。而且袁绍手下的另外两个人——郭图和审配,就不停的建议袁绍应该大军压境,势如破竹。

当然袁绍也绝非庸才,而且田丰的计策能否真的成功也未可知,在官渡之战前,袁绍的作战基本上都是胜利的,而官渡之战中袁曹双方也是陷入僵持阶段,此时曹操已经极度缺粮,粮道应该也被袁绍骚扰,同时士卒疲乏,有百姓叛变应绍,但就在曹操快败亡之时,许攸反水,成了曹操的救命稻草。许攸和曹操以及袁绍关系都还可以,但是为人贪婪而不知检点,总结其反水原因为:1:贪财,2:家属被审配抓起来,3:觉得在袁绍手下不如在曹操手下。许攸反叛可以说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甚至有人说假如曹操不信许攸,那么天下就是袁绍的了。
许攸提供了重要情报,于是曹操奇袭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得知后,派骑兵赶到乌巢救援,同时派张郃进攻曹营,但张郃又反水,于是袁绍败走,到袁绍军队返回时,一路土崩瓦解,众军士都捶胸而哭:“如果田丰在这里,不至于到这个地步。”有人对田丰说:“您下定会受到重用。”田丰说:“袁公表面宽厚但内心猜忌,不相信我的忠诚,而且我多次因为说真话冒犯他。如果他得胜,一高兴,一定能赦免我;打了败仗,心中怨恨,内心的猜忌就会发作。要是出师得胜,我将得到保全,现在既然打败了,我不指望活命了。”袁绍回来后,说:“我没有采纳田丰的意见,果然被他耻笑。”逢纪乘机进谗言:“田丰听说将军败退,拍手大笑,正为他预言正确而欢喜呢!”袁绍于是杀了田丰。

《后汉书》对袁绍的性格做了总结:“ 绍为人宽雅,有局度,喜怒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也就是说袁绍刚愎自用,自命清高,不能采纳旁人意见,貌宽而内忌,看起来从谏如流,但实际上心胸却十分狭隘。袁绍出身士族,祖上四世三公。这种高门大阀培养出来的世家子弟,一定是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你从表面上看,挑不出他们任何的毛病。但是,你跟他的交往只要再深入一层,你马上就能发现他的问题:看不起人。这种看不起不会被直接表现出来,但你总能明白无误地感觉到他的居高临下。那种刻在骨子里的优越感,由内而外源源不断的散发出来。
袁绍的评价比较低,主要还是在于他失败了,袁绍在起家时,以冀州为根据地,相继攻下了幽州、并州、青州,在与公孙瓒争战时,袁绍有一次身边仅有100多步兵,却不料猝然遭遇公孙瓒一支2000多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当时袁绍被重重围住,身边的箭如雨水般密集飞下,情势万分紧急,手下想要拉着他躲入一处空墙躲避,袁绍却将头盔重重摔倒在地,怒吼着说,“大丈夫应该迎敌战死,哪里能躲藏逃生?”于是跟手下一起奋勇突围,刚好援兵也及时赶到,勇悍的袁绍最终成功脱险。

攻破公孙瓒后,一次袁绍正与宾客和将领们一起聚会,突然传来消息,说大后方城池被占,叛军多达数万人,聚会中有不少人大惊失色,很多人担心家人安危,纷纷流下眼泪。当时袁绍的家属也被叛军所劫持,但袁绍听说后却从容镇静,安抚部下、稳定军心,最终指挥平定叛乱。所幸的是,叛军中有人知道袁绍忠义,因此并未加害他的亲属。

由于战略胆识过人,并且冷静从容,加上出身优越、礼贤下士,因此没过多久,袁绍就统一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四地,成为当时整个北方最为强大的实力派。但是和曹操的官渡之战中,许攸因为害怕贪赃枉法的事迹爆发而叛,加上郭图诬告张郃、高览不尽力迎战致使高览张郃临阵叛逃,导致袁绍的军队溃败,官渡之战战败后,袁绍集团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袁绍仍然继续据守河北,曹操属于侥幸取胜,虽然缓解了自身的危机,但并未动摇袁绍根基,也未能再进一步,战后袁绍依然强于曹操。一直到两年后袁绍病死,曹操才能大肆进攻袁绍的地盘,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袁谭、袁尚为了争权相攻,导致被曹操各个击破。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用了七年时间,并且多次经历艰苦作战,才最终彻底的消灭了袁绍集团,而且是建立在袁绍在生前没有处理好继承人问题使得袁氏兄弟内讧不断,曹操得以借力打力的条件下实现的。












上一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下一篇:如何读历史?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微信

这是一种鼓励!你懂的~

×

打赏支付方式:

打赏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沙发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9-1-26 18:15:34 | 只看该作者
8:关于刘备:
刘备是三国魏、蜀、吴中出身最差的,只是个单亲家庭,然后是个卖草鞋的。那个年代极其重视门第,家族是非常大的政治资本。曹操、袁术、袁绍、孙策、刘表、刘璋,凡在三国年代统治过一块地盘一段时间的,没一个不是有爹有兄弟有家族的。所以起初大家没有一个看得上刘备的,袁术就更直接了,说:“术生年以来,不知天下有刘备!”
如袁绍和袁术出身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是标准的官家子弟。孙策和刘璋继承的是家族产业,孙策的老爹孙坚是长沙市长,刘璋的老爹是四川省委书记。刘璋还是皇室宗亲。刘表则是东汉末年的公知大V,少年时代就广泛结交社会名流,号称“荆襄八俊”,他也是皇室宗亲。曹操自己呢?他老爹曹嵩官至太尉,位列三公。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所以曹操19岁就担任了洛阳市公安副局长。而刘备从小读书都是靠同族的叔伯资助。


年轻的时候,他和曹操、公孙瓒等人一起打黄巾,曹操、公孙瓒已经成了一方诸侯,他还只是个县令,手下没兵又没名气;
好不容易有机会入主徐州,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巅峰时,却被吕布偷袭,徐州和家眷都丢了;
向吕布求和后不久,又被吕布打败,他不得不投靠曹操;
原以为曹操能帮他出头,没想到再次败于吕布,又一次丢了家眷;
直到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才打败吕布,刘备随曹操回许都;
与曹操煮酒论英雄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曹操派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趁机重新夺回了徐州,可惜没多久又被曹操打败,这次不但家眷,连关羽都丢了;当一个人获得一定成就再全部失去,那样的心理打击非是一般人所能承受,有人自暴自弃彻底堕落,有人穷困志断,不再某图弘志。

四十岁之前,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可以说是半生戎马奔波,年到半百,还寄人篱下,寸土未有。40岁到47岁这段时间,正值壮年,是一个男人大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候,刘备却只能待在一个小县城,天天望着北方的强敌,暗自嗟伤。建安十二年,此时的曹操正率大军讨伐乌桓,国中空虚。刘备趁机向刘表提出偷袭许都的建议,但此时的刘表已是年老志衰,不能采纳。

后来,刘表请刘备赴宴。相谈正欢时,刘备起身去厕所,回来之后,刘表却看见刘备脸上有泪痕,忙问他怎么回事。刘备说:“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40岁的时候,他没有忘记年少时想要做的事,没有沉迷于眼前的轻歌曼舞,更没有因为四处辗转流离而垂头丧气,他心中所想的还是少年时未曾实现的梦,而反观现实中多少人40岁就已认命了。再接近50岁的时候,刘备没有自以为是,没有刚愎自用,而是虚怀若谷的跑去找个27岁的年轻人,还被人连放两次鸽子,第三次跑去居然还等那货睡醒——只因为听说这人很利害,再环视下周围,连四十岁都没到的倚老卖老比比皆是,开口就是:你们年轻人懂个P……

47岁,曹操大军南征,刘表死,次子刘琮投降。刘备被曹操吊打,靠着赵云张飞关羽一路护送逃到夏口,借着东连孙吴,巧借东风,打赢赤壁之战,并借有荆州四郡;
50岁,刘璋上表推荐刘备代理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配给刘备士兵,准备让他进攻张鲁;
53岁,夺取刘璋四川地盘;
57岁,定军山之战,黄忠斩杀夏侯渊,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并派遣刘封、孟达等占领上庸,进位汉中王。
60岁,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

9:关于刘表:
刘表是汉末四个最有影响力的宗室之一,这四人分别为刘虞、刘焉、刘表、刘宠。
刘虞被公孙瓒杀害,刘宠被袁术刺杀,刘焉兵败李傕两子皆亡忧心而死。刘表在曹操发兵攻荆州时背疽发作,病故。

刘表年轻时就已知名于世,他参加过太学生运动,名列“八俊”。初平元年(190年),刘表48岁,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由于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他于是匿名独身赴荆州,方才得以上任。


可以假设一下,一个现代人,空降到一个混乱不堪的村落当村长。村里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几位老同学,而村内好几家地头蛇势力纵横交错。如果你是这个村长,你能不能搞定这个村子?又要用多长时间?刘表当时面对的是整整一个州七个郡,并且强敌环伺。他只有一个人。袁术挡住了大路,刘表只能单骑入宜城,会见地方豪族代表蒯氏、蔡氏。一个孤单的中年书生骑着一匹马,走入一座城池,要争取两个家族的支持,镇服七郡一百多个县。


刘表至荆州后,单马入宜城,与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刘表问道:“此间宗贼甚盛,群众不附,袁术因而取乱,祸事如今已至了啊!我希望在这里征兵,但恐其不能聚集,众位有何对策呢?”蒯良道:“群众不附的原因,是出于仁之不足,群众依附而不能兴治的原因,是出于义之不足;如果仁义之道能行,则百姓来归如水势之向下,何必担忧来者之不从而要问兴兵之策呢?”

刘表又问蒯越,蒯越说:“治平者以仁义为先,治乱者以权谋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术为人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为虑。宗贼首领多贪暴,为其属下所忧。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备修养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贼首领必定持众而来。使君便诛其无道者,再抚而用其众。如此一州之人,都乐于留守此州,得知使君为人有德,必定扶老携弱而至。然后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袁术等人虽至,亦无所能为了。”刘表叹道:“子柔(蒯良字)之言,可以说是雍季之论。异度(蒯越字)之计,可以说是臼犯之谋。”便让蒯越派人诱请宗贼五十五人(《后汉书》载十五人)赴宴,将其全部斩杀,一并袭取他们的部众。只有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守襄阳,刘表乃使蒯越与庞季单骑前往将其说降。荆州的郡守县长听说刘表威名,大多都解下印绶逃走。至此,刘表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理兵襄阳,以观时变。
当时,关东州郡起兵讨董,而刘表并未加入讨董联军。而刘表也上表推荐袁术任南阳太守,暂时向其示好。

在荆州立住脚,他娶了蔡瑁的姐姐做继室,与当地豪族联姻,把自己和豪族绑到了一起。而消灭所有可见的反叛武装,将一盘散沙的荆州攒在一起,刘表只用了一年。占据荆州后,袁术眼红也想占据荆州,派孙坚南下进攻刘表,但孙坚被冷箭射死,从此以后,袁术不再能战胜刘表。刘表在荆州安定下来后,大力弘扬文化事业,优待知识分子,设立学校,招揽儒生,号称“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刘表治下的荆州十八年,是百姓安乐,豪强悦服,学子欣欣向学,黎民安享太平的十八年。

但刘表最为人诟病的是没有在袁曹交战时北进中原。但也有人说刘表其实还是派了兵的,不然也就没有刘备进军许昌后的博望坡之胜了。同时更重要的是,孙策统一江东之后,孙家是一心复仇,孙策孙权多次亲自领兵来打黄祖。这时候刘表肯定是派援兵支援过黄祖的,而且还是采取死守国土的策略,即便如此还是被两次大败。如果刘表举大兵北进、两线作战,孙家自然就更有机可乘了。因为被迫依靠世家大族巩固对荆州统治,刘表方面缺乏猛将,黄忠、甘宁等确都因出身低不被重用,加上本人带兵打仗的能力也确实有限。贾诩说: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也就是说刘表在和平年代是个做国务院总理的料,但是偏偏在战乱年代。

再荆州内部,也并非所有荆州士人都是一心,同是荆州人的张羡和桓阶,在南部长沙数郡掀起的叛乱持续数年。外部,北方的曹操同时崛起,刘表与江东孙氏政权的结仇,上有曹操下有孙权腹背受敌,在如此环境下,大批本地或南来的士人,不是北逃(杜袭、赵俨),就是持不合作态度(桓阶、和洽、裴潜)。即使是政权内部,在刘表生前,就已经有亲曹倾向(从事韩嵩和别驾刘先劝刘表归附曹操),其子侄不是能力一般(刘琦、刘磐),即使年幼(刘琮),难以倚靠。当然,大批士人的不支持,也有因刘表本人的态度较差和能力不为认可所导致。但是同时也更为表现,刘表政权基础不稳。

正因为此,刘表拉拢来张绣和刘备的部队,在荆州北部驻守,既是北方的屏障,也是面对内部士族压力的外援。而刘表也不让外来势力在政权中坐大,即使刘备,也只是一直以客卿和边将的身份参与进来的。而士族也对刘备等人的参与,也颇为忌惮。虽然刘表以此维持了对荆州的统治和稳定,但是,刘表班底的缺乏,及后继无人,更有外部环境恶化的施压,导致刘表的政权只能维持在生前。建安十三年刘表病死,刘表死后,荆襄士族,以蒯越、韩嵩、王粲、傅巽为首,大批幕府中坚迅速劝说刘琮,几近裹挟,投降了曹操。而刘备集团则奉不被士族认可的刘表长子刘琦为首,南下组织对曹操南征的抵抗。刘表的政权,即在其死后迅速分崩离析。

记录时事,以供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17安全网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 17安全网

GMT+8, 2024-5-20 22:55 , Processed in 2.798028 second(s), 3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